職場社交在中國為什么火不起來?
時間:2015-08-02 14:19:34 來源:曾慶茹轉 作者:
6月底,領(ling)英中(zhong)國發布(bu)職場社(she)交(jiao)APP“赤(chi)兔”,為中(zhong)國市場開發獨(du)立(li)于(yu)全球平臺之外的新(xin)產品,其野心之大可見一斑。
然而,自去年領英入華以來,并沒有像很多人鼓吹的那樣,職場社交的爆發到來,相比美歐市場的勢如破竹,LinkedIn并沒有在中國市場獲得爆發式的成功。
對此,我們可以理解,如領英中國CEO沈博陽所說,職場社交一定是個慢生意,需要耐心培育,領英中國第一年是在打基礎,完成團隊建設、去本土化以及實現用戶增長。
如果說LinkedIn沒能取得中國市場的突破是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那中國本土的天際、若鄰、獵聘、優士、大街、經緯.....呢?在職場社交這一垂直領域,中國為什么一直沒有出現巨頭?
自2005年天際網開啟了中國職業社交的元年,十年的時間已經過去,職場社交這一垂直細分領域仍沒有站上風口,職場社交在中國為什么火不起來?
社交屬性、文化底蘊
首先從社交屬性上來看,LinkedIn創始人霍夫曼在《至關重要的關系》一書中曾說過,職場社交更多的是基于弱關系之上。
在基于弱關系的基礎上,實現一個用戶活躍度高,粘性強的產品,這一障礙使得職場社交相比其他細分領域更難取得成功。
在西方,弱關系可以生效,可以對需要工作的人有所幫助,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人情社會,朋友推薦、父母的意見對個人工作影響較大,各種干爹、二舅充斥臺面。
在職場上,中國的職場社交強調酒桌文化,本質上更偏向于熟人社交。東方文化的含蓄、內斂又往往傾向于線下面對面溝通。
缺乏有價值的創新
不管是天際網、若鄰網,還是優士網、大街網、經緯網,它們的共識都是復制LinkedIn的模式,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
而如今,職場社交的鼻祖領英自己也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的改造,相比其全球化的優勢和成熟的模式,國內職場社交產品要進行競爭,只靠小修小補是完全不行的。
現在,大街網轉型做招聘,優士網變身做金融,經緯網在推出后鮮有動作,天際網被法國職業社交網站Viadeo收購......職場社交網站鮮有守住職場做社交的。
雖不能簡單粗暴地定義職業社交LinkedIn的模式復制到國內就一定走不通,但在領英入華,尚無直接挑戰者的大環境下,僅僅通過復制表面的形式,深挖不到精髓,還不如走一條自己的路。
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職業社交網站在借鑒國外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絕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須做出本土化的創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王牌應用。同時,要想在國內眾多職業社交網站中脫穎而出,必須做出差異化的產品,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與價值。”
缺乏有價值的用戶
對于職場社交中的多數普通職員來說,他們對人脈的需求不高,本身也沒有多少好人脈,不管是二度人脈還是三四度人脈,對他們來說很少有發展價值。
對于人脈豐富的高端用戶而言,它們不一定愿意將自己的人脈掛在網上,暴露自己的相關信息,這對他們容易帶來危險和不便。
然而,職場社交必然起源于高端人群,總監多了,經理才會心向往之,經理多了,主管才會提起興趣,主管多了,普通職員、畢業生、實習生才會入駐。很難想象一個充斥著心靈雞湯和娛樂新聞的平臺會吸引職場人士進行“職場社交”。
缺乏有價值的用戶,產品上就很難產生有價值的的內容,就不會形成有效人脈的良性循環,對新用戶的吸引和老用戶的留存就很困難。
除此之外,中國的產業結構及其職場還沒有抵達需要普及人脈管理的程度,現有的職業社交品距離其成熟階段也還有很長距離要走。
微博、微信兩大平臺的制約
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中國無線為先,強調輕快碎片,這是時代大勢所趨,轉戰無線是兵家必爭之地。
有著5.5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和兩億用戶的微博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家社交平臺,幾乎滿足了中國用戶非常多的需求,雖然單獨地做一個垂直社交領域來滿足某一用戶群的某一需求還是有機會的,但職場社交領域的平臺仍不能不重視避免同這兩大平臺的重合。
如此多的用戶量,微信幾乎已經成為全民使用的應用,很多公司都將微信當作工作溝通的一個主要場所,這無疑將使用的場景再次與職場拉近,使得微信在職業社交領域從出發點上就處于領先。
比如,職場社交鼻祖領英在中國市場都很重視微信的影響力。在本土化方面,與微信、QQ郵箱等產品進行整合,推出微信內應用“領英名片”、與QQ郵箱綁定的“領英職業簽名”等。可想而知,其他平臺受微信、微博的制約和影響程度。
未來
職場社交的發展走過了十個年頭,很多事情都已發生了改變,除了微信微博的新興對職場社交造成的威脅,其他的問題都在慢慢改善:市場在培育,創新在增強,特別是如今各行各業都被互聯網的浪潮所改變,我認為職場也不會“幸免”。
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非常旺盛,人才市場空前活躍,職業社交發展的條件更加成熟。領英前年的入華,也是看重中國市場日漸成熟的職場社交環境,這也進一步激活中國的職業社交領域。
職業社交市場培育了那么多年,大家都在等爆發的那個點。
|
|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